• <wbr id="dwely"></wbr>
      <b id="dwely"></b>
    1. 首頁

      【湖南物流這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現代物流發展成就

      編輯: 管理員 文章來源: 湖南物流與采購 時間:2022年10月9日 09:31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現代物流發展成就

      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二〇二二年十月


      現代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現代物流領域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規劃引領、完善網絡布局、探索融合創新、抓實試點示范,推動物流業提質升級、降本增效,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我省社會物流總額超過13萬億元,物流業總收入超過4000億元,物流市場主體4.7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80萬人、A級物流企業近300家、物流園區超過100個,年快遞業務量達到19.7億件,綜合立體交通網突破25萬公里。十年來,“物流湘軍”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自強不息、奮力拼搏,在構建現代流通體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一、物流規模持續壯大,產業地位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現代物流與供應鏈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指引下,在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新征程中,我省現代物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產業地位穩步提升。

      十年來,我省社會物流總額由2012年的4.6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3.3萬億元,年均增長12.5%,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物流市場。社會物流需求持續保持較快增長,與我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適應。工業品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六成左右,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其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物流需求正在成為工業物流增長的重要動力。

      單位與居民物流總額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保障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網上零售、電子商務持續帶動快遞物流高速增長。湖南快遞業務量從2012年的3.2億件增長至2021年的19.7億件。

      我省物流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317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447億元,年均增長7.1%。物流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2年的12.5%增長到2021年的13.5%,物流業的產業地位不斷凸顯。

      近三年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不確定因素挑戰,“物流湘軍”迎難而上,沖鋒在前,充分發揮抗疫保供、穩產穩鏈主力軍作用,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促進物流業地位和作用進一步鞏固提升。

      二、降本增效成效明顯,服務能力大幅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先后印發《湖南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湘發改經貿〔2016〕1028號)、《湖南省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7-2020年)》(湘政辦發〔2017〕37號)、《湖南省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18〕72號)、《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18〕56號)、《湖南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19〕5號)、《關于促進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辦發〔2020〕13號)、《湖南省冷鏈物流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湘發改經貿〔2020〕218號)、《湖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湘發改經貿〔2021〕587號)、《湖南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湘政辦發〔2022〕45號)、《湖南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方案(2022-2025年)》(湘發改經貿〔2022〕543號)等政策文件,出臺了簡政放權、減稅降費、補短強基、互聯互通等一系列措施,引導實體經濟降低物流成本水平。

      我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9%下降到2021年的14.5%,十年累計下降4.4個百分點,較全國低0.1個百分點(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在物流成本穩步下降的同時,物流服務能力逐步提升。我省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郵政快遞業務量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中部省份前列。

      十年來,我省通過加快構建物流供應鏈,服務產業供應鏈,融合金融供應鏈,賦能數字供應鏈,提升產業價值鏈,形成產業生態鏈,進一步增強了物流與供應鏈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三、基礎設施投入加大,網絡布局逐步完善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將物流與公路、鐵路等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并列,確立了物流基礎性和準公益性的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為依托,重大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國家級省級示范物流園及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等為支撐,初步形成了水陸空鐵一體、江海聯運的綜合立體物流網絡體系。

      “十三五”時期,全省公路總里程達24萬公里,鐵路總里程達5630公里,水運通航總里程1.2萬公里,千噸級及以上航道1211公里,千噸級及以上泊位114個。截至2021年底,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7083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由長沙樞紐機場、張家界旅游干線機場以及岳陽、衡陽、懷化、常德、永州、邵陽、郴州支線機場構成的運輸機場群建成。湖南獲批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通用機場加快建設。由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構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已基本形成。

      長沙、衡陽、岳陽、郴州、懷化等5個城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名單。2019年至2021年,長沙陸港型、岳陽港口型、衡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先后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為我省物流業加快融入全國“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大格局打下了較好基礎。

      湖南有序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三年實施計劃,設立冷鏈物流發展專項,重點支持約200個項目,基本實現縣市一級冷鏈物流設施全覆蓋,有效緩解了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難題。2020年7月,懷化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長沙、衡陽、永州納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承載城市;2022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未來三年,我省將推進冷鏈物流智慧化、綠色化、網絡化發展,構建“全鏈條、嚴標準、可追溯、高效率”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

      四、融合發展漸入佳境,有效支撐先進制造

      十年來,我省積極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業、金融業、信息產業等深度融合,促進物流要素與經濟要素、產業要素協同融合。

      由省發改委牽頭,推進實施了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對全省51個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項目予以支持。在此基礎上,省交通、發改、郵政部門依托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選擇7個左右意愿強烈、交通和物流基礎較好、建設方案成熟的縣市區開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整合交通運輸、郵政快遞、商貿物流等資源,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著力打造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升級版。

      經濟循環靠流通,流通關鍵在交通。2021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開展了交通運輸與物流融合發展專題研究,通過對18家省直單位、12家物流企業、21家生產企業進行廣泛調研,全面摸清了我省物流流量、流向、流效現狀及趨勢,形成了“1+4”研究成果體系,為促進綜合交通與物流協調發展提供了工作路徑。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為湖南制造業發展錨定的新定位、新目標、新使命。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內產業升級及雙循環具有重要意義。十年來,我省聚焦兩業聯動改革發展痛點、技術難點、聯動弱點等問題,著力實施了大件物流運輸、裝備制造業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共享等三大重點工程建設。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對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等實施包容審慎有效監管。特別是近幾年來,我省大件運輸許可申請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省交通運輸廳深入推進大件運輸審批“放管服”改革和運輸管理服務工作信息化、電子化、智能化,建立完善大件運輸信用體系、智能監管平臺,2021年共高效辦結運輸許可申請15萬余件。2022年7月,省交通運輸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大件運輸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內容涵蓋依法依規辦證、合法合規運輸,加強科技賦能、提升許可服務,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大件運輸事前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對我省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撐。

      2020年,省發改委出臺《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支持骨干物流、快遞、制造等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在?;肺锪?、逆向物流及服務先進制造等專業化程度高的領域培育形成一批技術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企業,打造物流業制造業融合創新品牌。2021年,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全省物流行業評選出22家年度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融合發展優秀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在兩業融合創新發展、促進協同聯動和跨界融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五、市場主體活力旺盛,試點示范彰顯實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物流市場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物流市場主體快速發展,全省規?;?、標準化、集約化物流市場主體不斷涌現。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我省A級物流企業保有量294家(排名全國第9位),其中,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5A級物流企業24家(排名全國第7位),4A級企業159家,3A級企業105家,2A級企業6家;星級冷鏈物流企業8家;星級倉庫評定企業26家。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發展進一步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對物流交付時效、服務品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間通過兼并重組、聯盟整合等多種方式不斷做大做強,傳統物流企業逐步向物流整合商和供應鏈服務商轉變,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2022年初,我省3家企業獲評“2021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分列第25位、第39位、第43位;5家民營企業獲評“2021年度中國民營物流企業50強”,分列第13位、第20位、第22位、第37位、第39位。

      作為全省物流行業綜合牽頭部門,省發改委統籌推進試點示范工作,制定《湖南省示范物流園管理辦法》,先后分三批創建了26家省級示范物流園,其中3家物流園入選國家示范物流園。指導岳陽推進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建設,會同省交通運輸廳積極爭取岳陽城陵磯港、長沙傳化、懷化武陵山片區三個工程獲批建設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積極參與人社部、中物聯組織開展的第三批、第四批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推薦評選工作,兩批全省共有5個單位、21名個人獲得國家表彰。2021年,省發改委聯合省人社廳、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率先在全國開展省級層面物流行業表彰。

      從2014年開始,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持續開展“物流湘軍總評榜”系列評選,評出湖南省年度“綜合實力20強企業”“優秀物流園區”“智能物流裝備優秀供應商”“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發展優秀企業”“優秀冷鏈物流企業”“物流統計先進個人”等榮譽獎項。通過開展評先評優、試點示范活動,充分展示了“物流湘軍”的風采,為全省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凝聚起強大動力。

      六、技術模式業態創新,智慧物流引領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將“互聯網+”高效物流納入重點行動之一。2015年10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實施“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互聯網與現代物流融合,推進商貿制造企業、物流園區、運輸企業等環節信息資源整合,支持建設智能倉儲體系,開展網上自貿區建設,發展國際物流互聯網服務。

      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我省共有37家企業入選無車承運試點。2020年1月,無車承運人試點結束,《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42家網絡貨運企業,整合社會運力88318輛,完成運單量約40.3萬單,累計實現貨物運輸量約1052萬噸,合計運費約15.72億元,業務類型以干線運輸、零擔配送為主,運輸貨物類型主要包括大宗貨物、電子產品等。傳統的線下車貨匹配模式逐步向線上平臺承運經營轉變,平臺經濟的新模式新業態激發新動力。

      十年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物流加速融合:無人倉、無人港、無人機、無人車、智能快件箱等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數字園區、數字倉庫等新基建加快推廣建設;高鐵快運、全貨運飛機、無人駕駛卡車等裝備設施起步發展;電子運單、無紙化訂單等信息單據得到普及。截至2021年底,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已基本覆蓋全省道路運輸領域,12.8萬多輛重載貨車(12噸以上)全部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產品。

      物流流程全面擁抱互聯網,萬物互聯的“物流+互聯網”逐步形成,新設備、新技術對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七、發揮“一帶一部”優勢,國際物流加快拓展

      十年來,湖南立足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加快構建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全省進出口總額由2012年的1385.7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72.8億元,增長了3.3倍。湖南與22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與“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以及RCEP協議14個成員國全部進行了經貿往來。

      按照“全省統籌、全省覆蓋、全省聯動”的原則,省商務廳會同有關部門,打造了五大國際物流通道和貨運集結中心,即“向北”打造長沙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向東”打造城陵磯江海聯運集結中心,“向南”打造株洲(聯動衡陽)湘粵非鐵海聯運集結中心,“向西”打造懷化東盟貨運集結中心,“向上”打造長沙黃花機場(聯動張家界)區域性國際航空客貨運集結中心。

      集結中心建設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航空以打造RCEP區域中轉樞紐、對非門戶樞紐為目標,2022年4月以來新開亞洲區域貨運航線4條,首次開通了對非貨運航線;2021年中歐班列(長沙)開行數量突破1000列,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集結中心;湘粵非鐵海聯運成功開通對非洲、東盟、拉美等區域業務,懷化在中部首開對老撾萬象的雙向班列、越南河內班列等;岳陽城陵磯水運集裝箱吞吐量亦穩步增長。五條通道如同五根手指,張開聯通海外,握緊聚力成拳。

      2022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支持懷化國際陸港建設實施方案》,全力支持懷化對接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2022年7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議舉行第二次會議,懷化市正式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朋友圈”,標志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13+2”的共建新格局。

      八、基礎工作穩步推進,有力支撐湖南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工信廳等職能部門的支持下,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圍繞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推進標準、統計、培訓、學術等行業基礎性工作提檔升級。

      物流標準化工作有新進步。十年來,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省直部門的支持下,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省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結合湖南物流發展實際,聚焦研究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的標準化體系、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供應鏈領域的標準化體系、物流園區建設的標準化體系等方向,合力推動出臺了一批標準并推廣應用,主導或參與制定物流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有10余項。2021年,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牽頭成立了推進長株潭物流一體化工作小組,全力推進三市物流政策體系、物流空間布局、物流服務標準、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同城配送、物流市場管理一體化。

      物流統計調查工作有新發展。2017年以來,全省社會物流統計體系逐步完善,統計成果廣泛應用,為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長沙、株洲、湘潭、郴州、衡陽、岳陽、常德、懷化等市州均正常開展了社會物流統計工作。

      教育培訓工作有新亮點。十年來,全省物流行業參加物流師、采購師、倉儲經理、物流技能等級培訓和資格認證的人員超過1000人。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工商大學、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物流相關專業培養規模、社會影響穩步擴大。2016年,湖南舉辦首屆大學生現代物流設計大賽,至今已是第七屆。歷屆競賽主題緊密結合我省實際,涵蓋“園區物流發展、醫藥供應鏈管理、多式聯運”“疫情影響下的物資配送問題、空港物流的信息共享與盈利問題、中歐班列的服務與定價問題”“長株潭物流一體化、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物流樞紐經濟、服務制造強省的大件物流探索之路”等物流細分領域。經過七年探索,賽事已形成品牌效應,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力。

      推動交流合作有新成果。十年來,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積極組織參與國內外物流學術交流,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全省物流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9月,首次組織近10家省內龍頭物流企業,參加在肯尼亞蒙巴薩召開的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世界峰會,旨在推動湘非物流合作,進一步拓展國際物流與采購市場。為引導湖南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有機融合,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實體經濟模式,支持我省現代物流體系建設,2021年5月,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廣州南粵基金集團、湖南建工集團、工商銀行湖南省分行、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起成立湖南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總規模達到200億元。

      回首過去,總結十年來我省現代物流取得的進步和成果,應該歸功于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頂層設計,省委、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大力推動;歸功于全省4.7萬物流市場主體、180多萬從業人員,以及更加廣大的貨主企業、設施設備、信息服務提供商等企業和單位的開拓創新、拼搏進??;歸功于始終關心關注我省物流事業發展的產、學、研、用等各界同仁積極參與、大力配合。

      展望未來,全省物流行業將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和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為藍圖,以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為目標,推動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聚焦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和國際物流體系,持續深化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物流園創建和多式聯運試點示范,探索發揮行業黨組織的黨建引領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現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物流基礎保障。


      聯合會專區   |    行業資訊    |    通知公告    |    企業評估    |    政府之窗    |    教育培訓    |    專家之窗   |    合作之窗    |   聯系我們

      地 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天雄路118號   電 話:0731-81865607   E-mail:HNWLYCG@126.COM
      版權所有: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_久久精品一区二区_91国语精品福利自产拍_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